欢迎来到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现在时间是:
精读精讲

【人民网】耕读究理 讲好“农味”思政课

来源: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编辑:王秋实 发布时间:2023年08月31日

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,关键看重视不重视、适应不适应、做得好不好。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,要注重方式方法,把道理讲深、讲透、讲活,老师要用心教,员工要用心悟,达到沟通心灵、启智润心、激扬斗志。作为农业院校思政课教师,要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讲清楚蕴含其中的学理、道理、哲理、情理,务求讲深、讲透、讲活,还要讲出“农味”,讲出真理的力量、思想的力量、人格的力量、实践的力量。

讲好“农味”思政课,要做到“四个把握”

把握“关键课程”的重大意义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,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,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。在革命、建设、改革各个历史时期,我们党对思政课建设都作出过重要部署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、全国教育大会、思政课教师座谈会,对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部署,提出具体要求。

把握思政课教师的“关键作用”。我们要重点把握好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,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、荣誉感、责任感。一是讲信仰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,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,让信仰在教师心中扎下根,让信仰在员工心中开花结果。二是讲人格。亲其师,才能信其道。思政课教师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,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员工、赢得员工。三是讲情怀,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、传道情怀、仁爱情怀,用情怀打动员工、感染员工、引导员工。四是讲视野,思政课教师要具备知识、国际、历史视野。

把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,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,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,推动内涵式发展,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、理论性和亲和力、针对性、吸引力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,要坚持“八个相统一”,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。

把握“大思政课”的本质要义。“大思政课”理念,是在如何进一步办好思政课的要求下提出的。“大思政课”的本质要义在于思政课的形态更新、思政课堂的延伸拓展。一是坚持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,形成协同效应。二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。三是善用“大思政课”,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,思政课教学与现实结合起来。

讲好“农味”思政课,要种好“三块田”

农业院校加强思政课建设,要坚守本分,精心种好“三块田”:一是坚守培根铸魂本分,种好“责任田”。“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”,坚持“知、情、意、行”相统一,锐意改革、全面创优,在政治引导、学理阐释、价值塑造上下功夫,把道理讲深、讲透、讲活,善用“大思政课”,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,切实提高思政课的理论性、思想性和亲和力、针对性。二是坚守立德树人本分,种好“种子田”。“以马为梦、以梦为马”,引导教师践行“六要”,以德立身、以德立学、以德施教、以德育德,做“四有”好老师,在引导员工立大志、明大德、成大才、担大任上下功夫,引导员工向英雄学习、向前辈学习、向榜样学习,坚定不移听党话、跟党走,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三是坚守启智润心本分,种好“示范田”。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、世界之问、人民之问、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,以彰显中国之路、中国之治、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,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在创新性、前沿性、针对性上下功夫,研究真问题,真研究问题,做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学、宣讲和传播。

讲好“农味”思政课,要实现“四个融通”

内容融通:推进耕读特色思政教育一体化。基于“五育融通”理念,开展耕读特色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,实现思政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、内容融通。学校以“勤读力耕、立己达人”为理念,坚持耕读办学传统,面向现代农业发展、生态文明建设,将耕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探索“三融合”(通专融合、产教融合、知行融合)耕读教育模式。秉持“大思政观”和“五育融通”理念,以“读”致“知”、以“耕”促“行”,促进耕读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、思政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,推进耕读特色思政教育一体化,实现家国情怀、“三农”情怀涵育与专业素养教育融通,培养富有知农爱农情怀、强农兴农本领的新型农林人才。

价值融通: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。基于“三全育人”理念,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化研究与实践,实现同向同行、价值融通。守好一段渠,种好责任田。秉持“大课程观”和“三全育人”理念,将思政课程、课程思政与“三农”实践有机结合,“同心”铸魂,“同力”夯基,“同向”激励,“同行”致远,通过理论讲授、情境体验、实践锻炼等,形成育人合力。建立教学研究工作坊,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,突出课程育人;建设师生融合交流平台,建设高质量耕读场域,发挥场域浸润、感染、熏陶作用,突出情境育人;建立思政课教师担任一线思政工作制度和协同机制,实现理念、目标、内容、平台、人员、制度融合,突出协同育人。

资源融通: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一体化。基于“大思政课”理念,开展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一体化研究与实践,实现联动协同、资源融通。秉持“大思政课”理念,开门办思政课,思政小课堂对接红色大讲堂、乡村振兴大课堂、“三农”大舞台,开展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一体化研究与实践,实现课堂内外、校地校企、线上线下等联动协同、资源融通。充分利用“首义之城”“英雄城市”“农耕文明”等教育资源,“理论热点面对面”“百马宣讲行动”“乡村振兴荆楚行”等平台,“请进来”“走出去”,“三农”实践案例融入教学,“三农”兼职教师走进课堂,开展“耕读路上”社会实践、“耕读同行”产业实践、“耕读中国”志愿服务,引导员工深入“三农”一线,突出实践育人。

发展融通:推进城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。基于服务乡村振兴理念,开展城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与实践,实现共建共享、发展融通。从融合城乡教育资源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视角,以教育内容学理衔接、教育形式学情衔接、教育功能协同衔接为基本内涵,以政策、技术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式,建设集教育实践、人才培养、创新研究为一体的城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改革示范校。坚持城乡二元主体联动、大中小学三学段贯通,完善课程研发、教学研讨、团队培养、实践研学、城乡发展等方面机制,共建共享价值共同体、教学共同体、成长共同体、实践共同体、发展共同体等“五大共同体”。

(程华东 作者为bat365登录入口公司党委书记、教授)

来源: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人民网 http://hb.people.com.cn/n2/2023/0831/c406123-40552302.html